绝境中的希望:一位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治疗奇迹
病例背景:
55岁的李女士是一名中学教师,平时身体一向健康。然而,半年前她开始出现上腹部隐痛,起初以为是胃病,自行服用胃药后症状稍有缓解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疼痛逐渐加重,并伴有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。在一次体检中,腹部超声提示胰腺体尾部占位,进一步CT检查发现肝内多发占位。肝穿刺活检结果令人震惊:**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(G2)伴肝多发转移**。
治疗决策:多学科团队的精准出击
面对李女士的病情,肿瘤科、介入科、肝胆外科组成的MDT团队迅速展开讨论。
核心挑战:
1.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(pNET)G2级,Ki-67指数为8%,属于中级别肿瘤;
2.肝内多发转移(>10个病灶),无法手术切除;
3.患者一般状况尚可,但肿瘤负荷较大,需尽快控制病情。
治疗策略:
1.肝动脉化疗栓塞术(TACE):针对肝内转移灶,采用载药微球(DEB-TACE)精准打击;
2.靶向治疗:口服mTOR抑制剂(依维莫司),抑制肿瘤生长信号通路;
3.支持治疗:营养支持+疼痛管理,提高生活质量。
治疗纪实:一场与癌细胞的精准较量
第一阶段:DEB-TACE治疗(Day1 & Day30)**
术前规划:
3D重建CT确定肝内病灶分布,选择载药微球(100-300μm)负载表柔比星50mg;
计划栓塞肝右动脉及肝左动脉分支,覆盖所有可见病灶。
术中操作:
局麻下经股动脉穿刺,超选至肝动脉分支;
缓慢注入载药微球,实时DSA监控栓塞终点(血流明显减缓);
手术全程2小时,术后24小时卧床制动。
术后反应:
轻度栓塞后综合征(发热+恶心),对症处理后缓解;
第7天复查CT显示:肝内病灶坏死率>70%。
第二阶段:靶向治疗(Day60开始)
口服依维莫司10mg/d,定期监测血药浓度;
每2周复查血常规+肝肾功能,调整剂量预防不良反应。
重生奇迹:从绝望到希望的18个月
治疗反应:
第3个月:CT显示胰腺原发灶缩小40%,肝内病灶坏死率>90%;
第6个月:肿瘤标志物(CgA、NSE)降至正常范围;
第12个月:PET-CT显示所有病灶代谢沉寂,未见新发病灶;
第18个月:复查CT(动脉期)未见肿瘤复发及活性病灶。
如今的李女士,不仅重返讲台,还成为了抗癌志愿者。她说:“每一次治疗都像是一场战役,而我是那个幸运的胜利者。”
康复建议:
1.定期随访:
每3个月复查腹部增强CT+肿瘤标志物;
每6个月行全身PET-CT评估,早期发现复发/转移。
2.靶向治疗管理:
坚持服用依维莫司,定期监测血药浓度;
预防口腔溃疡(每日含漱康复新液),监测血糖(mTOR抑制剂可能诱发糖尿病)。
3.营养支持:
高蛋白、低脂肪饮食,每日补充乳清蛋白30g;
口服胰酶制剂(如得每通),改善消化吸收功能。
4.生活方式调整:
适度运动(如瑜伽、散步),每周≥150分钟;
保持乐观心态,参与癌友互助团体。
5.症状监测:
记录每日腹痛程度、排便情况,及时反馈给主治医生;
警惕类癌综合征(如潮红、腹泻),必要时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。
医学启示:综合治疗改写pNET治疗格局
本病例完美诠释了《2024 NCCN神经内分泌肿瘤指南》的核心观点:对于不可切除的G1/G2级pNET伴肝转移,**DEB-TACE联合靶向治疗**的策略可达到:
随着新型靶向药物(如CDK4/6抑制剂)和免疫治疗(如PD-1抑制剂)的临床应用,这种“局部+全身”的综合治疗模式正在为更多pNET患者带来长期生存的希望。